组织机构代码证,它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核发,每一个组织都有唯一的代码用来在社会管理中识别身份,这个证件最早用于统计、税务、社保、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现在已经融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虽然单独的代码证不再新发,但组织机构代码这个概念依然存在。
凡是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都需要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公司只要是法人实体都需要有代码。

2015年后国家推行三证合一,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整合为一个证件,新成立的企业只要领取营业执照,就自动获得18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个号码不仅替代了组织机构代码,还整合了税务、统计等功能,实现了一号通用。

组织机构代码的存在让企业的身份清晰明确不会出现重复注册、冒名经营等问题。
企业在申请资质、招投标、进出口备案时,都要提供代码,用于核验主体身份,如果没有这个代码,系统就无法识别企业信息也就不能正常办理相关业务。

过去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需要到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申请表、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材料,办好后会得到一张蓝色的证书,上面印有9位机构代码。
当年办事部门之间没有共享系统企业每次办理业务都要携带这张证件,后来国家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推出,原代码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2666.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下一篇:建制镇房屋是否迎来房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