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家经营多年的食品公司,老刘年轻时白手起家,靠一台小机器和几位亲戚,逐步将手工坊做成本地知名品牌。多年来,妻子管账、大儿子管生产、小女儿管销售,分工明确,随着市场变化,老刘年纪大了,准备把公司交给下一代,但在怎么分配股份、谁接班、是否引入职业经理人等问题上,家庭内部意见不一。
不少家族企业的起点,是靠家里人相互信任,一起打拼,家人之间的信任度高,不需要额外花精力去建立合作机制,哪怕初期没资金、没资源,也能撑下来。像李锦记就是靠家族成员共同承担资金压力,从一开始就明确角色分工,这种血缘间的协作让企业在困难时期也能继续前行。
在一些大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开的,需要请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更复杂。而家族企业初期往往没有这种分工,谁出资谁负责,决策效率快,成本低。像韩国的三星、现代,在创业初期就是靠家族控股把控全局,避免了外部干预和内部推诿。
改革开放后,很多家庭重新掌握自主经营的权利,在个体经济政策放开的背景下,大量家族型小企业开始涌现。像温州的制鞋业,基本都是家族模式。
家族企业最大优势就是人心稳定,像李锦记家族在遇到资金困难时,成员愿意无条件提供支持,这种信任很难在普通企业中实现。决策方面也极快,银河娱乐集团当年正是因为家族成员意见统一,迅速抓住市场窗口,成功转型进入新业务。
一旦创始人离开,继承人未必具备同样的管理能力,像远东皮革,创始人将股份平均分给子女,结果导致意见不合、方向摇摆,最终破产,温州一家老牌鞋企因为始终不用外部专业人才,业务逐渐被市场淘汰,海鑫钢铁更是典型,新一代不接地气,盲目转型,几百亿企业不到几年便倒闭。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2332.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食品加工厂必须办的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