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哥曾是我在北京共事过的老同事,后来辞职自己开公司做设备租赁,头几年发展挺快,客户评价也好,但最近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他被税务部门叫去谈话,原因是公司开出的票据数量过多,但成本单据明显不足,系统对不上。
他一开始也纳闷,公司确实有不少业务,客户要报账,自己也按要求提供了票据,怎么就成了异常?直到税务人员给他打印出对账数据,他才发现,账面收入数字越来越大,但实际成本进项单据却没有跟上,形成了明显差异。
企业提供票据,是建立在真实交易基础之上的,所有票据背后必须有合同、收款、发货等证据支撑,不能单独为了对方需要就开出去。
有一部分客户找他合作的动机就是方便开票,并不是真正有实质交易。他看在短期收益的份上配合了,结果把自己公司的财务结构搞得很不协调。很多收入虽然挂了账,但没有成本支撑,利润虚高,税也交得更多。
一家公司收入增长,成本相应也应该同步增长,如果系统检测发现收入明显增加,但没有对应的采购、运输、人工、材料等记录,税务系统就会自动预警。
发现问题后,就应该立刻开始整理账目,联系之前的客户补齐相关凭证,但有部分客户早已不合作,甚至无法联系,这时候补票变得非常困难。
定期请专业人员对账,每月核对成本与收入是否匹配,还让财务定期向税务顾问汇报。
以后也不要有顺手帮别人开票的念头,一旦留下痕迹,追责的时候不是别人,是自己被罚,这个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2126.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下一篇:注册公司到底选省级还是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