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的阿婷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市场专员,去年她跳槽到了一家初创公司,刚入职时HR递给她一叠文件让签字,其中一页写着保密协议,她没多想就签了,毕竟合同这回事,谁还不是例行签下?
最近她跳槽到了竞争公司,被前东家发了律师函,说她泄露商业秘密,让她瞬间慌了神。这才意识到,那份保密协议里隐藏的条款,真能让人吃不了兜着走。
阿婷当时签的保密协议里,列得密密麻麻,涵盖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客户信息、业务资料、甚至一些内部员工薪酬情况都被列为保密内容。很多内容她当时看都没细看,现在才知道,保密协议不是公司随便列个清单,而是有法可依的法律文件。只要合同里明确了这些属于公司未公开信息,且具有商业价值,那她作为员工就有义务保守秘密。
她在新公司提到前东家的客户名字,被对方截图留证,这些看似随口一说的话,被认定为违反保密协议。
前东家不只是发了律师函,还索赔损失20万元,说是她导致了公司客户流失。她一开始还以为这种事就是吓唬人,直到被法院立案才慌了。
泄密带来的后果,轻的要赔偿经济损失,中等的可能被行政机关处罚,重的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违约金是可以写进合同的,但前提是金额要合理,如果金额高得离谱,就可能被认为无效。
另外,保密义务也不是说签了合同就一辈子不能说,一般都会根据信息的实际用途设定合理期限。
一份专业的保密协议,关键是要看这些点,到底什么内容算保密?你有没有义务加密保存?违约责任怎么承担?协议是否限定时间?是否涉及知识产权归属?
如果公司列的内容太泛,比如“所有你在公司知道的事情都要保密”,这就是典型的“口袋条款”,根本无法界定范围。法律上讲究明确和合理,签字前一定要搞清楚“我到底为哪些内容负责”。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1964.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原创短剧公司如何防盗?
下一篇:签了竞业协议还能跳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