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做了十几年文创项目的胡姐,她手下的项目已经拿到了几轮融资,公司也从十几人的工作室,变成了上百人的创意企业。但她越来越感到传统融资方式不够用了。银行贷款太慢、利息高,找投资人又得反复讲故事、打动人,消耗太多精力。
胡姐最直接的动机就是缺钱,虽然公司账面看起来健康,但每年新增的项目需要资金持续投入,尤其是她准备打造一个大型文化IP,光是前期的研发、动画制作、版权谈判就得好几千万。传统融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需求。相比之下,上市之后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渠道一下子宽了不少,还不用像借钱那样背负利息压力。
胡姐她已经在圈子里混得久了,很明白一个“上市公司”的名头意味着什么。新闻、媒体、行业活动,都更愿意报道一家上市公司,客户谈合作,也会更信任这类企业,甚至连招聘时的吸引力都不一样。
胡姐她的项目团队年轻、有冲劲,但人一多之后,管理难度就上来了,特别是核心人员流动性高。她跟老马聊的时候,得知他用了股权激励,也就是员工能拿到一部分公司的股份,上市之后这些股份可以变现,团队干劲也更足。
有家公司做文旅IP内容,但缺营销渠道,而公司正好有资源。如果上市,用股票收购,对方不但能拿到价值,还能搭上她这艘快船,从市场角度也能讲出好故事。
她请教了会计师和律师,才知道光是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就得花上百万元,包括审计、法律顾问、券商服务等等。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1825.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护肤品品牌原料一定要合规
下一篇: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提前谋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