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品牌的林姐,最初是因为朋友在国外买的一瓶祛斑霜效果很好,她想着是不是可以自己找工厂代工做一款类似的产品,她找了几个代工厂,谈好了包装、配方和价格,还请了网红带货,前几批货卖得特别快。可好景不长,一次抽检发现产品里含有未备案的新原料,整批产品被查封,退货、赔偿、甚至差点牵连到她的个人资产。
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并没意识到化妆品原料不是“你喜欢就能用”的事儿,而是有完整的一套国家监管逻辑。最基本的,原料分两类:一种是国家目录里早就列出的原料,可以直接使用,但使用浓度和用途有严格要求,另一种是所谓的新原料,得事先报备,甚至要等好几年才能上架。
有些成分确实能用,但得控制在安全浓度以内,比如水杨酸、美白用的视黄醇、防晒用的某些成分。超过了就不行,不光违规,产品还可能让人过敏。
比方说以前有个黄芩提取物当主打原料,自认为是植物就安全,结果抽检发现里面有农药残留,还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那种,整批产品被叫停。
比如有些防腐剂在成人产品里可以用,但只要产品是标明给儿童用的,就必须更换成更温和、无刺激、无残留的原料。而且像祛斑、美白、防脱发这些特定功能产品,还得单独提交功效验证,不能随便宣传。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1824.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生长因子护肤品需不需要特殊备案?
下一篇:公司为什么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