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在北京开了家调料铺,店面不大,紧挨着一家火锅店和几家快餐连锁。她做生意讲究实在,一年四季从不偷工减料。可2024年开始,她突然有点撑不住了。
火锅店老板告诉她,现在竞争太卷,顾客越来越精明,锅底价格必须一降再降,不然回头客都跑了。这直接让王姐的生意也受了影响,因为她主要供货的就是火锅底料、复合调味包。为了留住火锅店老板和其他客户,她咬咬牙,调低了部分调料的价格,还自掏腰包给餐饮客户送货。
大企业也不好过。像中炬高新、颐海国际、梅花生物这些原来高高在上的调味品品牌,也纷纷开始降价换市场。王姐的供货单上,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推出“优惠价”产品,有的干脆推餐饮专供的大包装,价格直接拉低两成。
有个做烧烤酱的小工厂,产品口味还行,价格却便宜一大截,还专门派人来扫街拉客户。王姐犹豫了几天,最后还是给他们在货架上留了个位置。
她也明白,这背后其实是大品牌利润空间缩小的无奈。比如梅花生物,味精价格一降再降,2024年利润直接下滑了十几个百分点;涪陵榨菜的销量也不如以前,营业收入和利润都跟着掉队。
她翻了翻账,火锅调味料卖得再多,如果价格太低,实际上就是“忙着干活不挣钱”。但不降价又留不住客户,这让她进退两难。
她用女儿手机开了个小程序,学着直播卖拌饭酱,还拍短视频教大家用调味包做快手菜。没想到,一个月下来多卖了好几千块钱的货。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1770.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一篇:开口腔诊所要不要放射诊疗许可?
下一篇:开一家兵乓球馆真的赚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