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表哥的国潮火锅店突然被供应商告上法庭。当初为显得气派把注册资本填了500万,实际只投了30万。结果因食材质量问题欠了200万货款,法院判决他必须补足470万认缴资金来还债。表嫂急得直哭:早知道写50万注册资本,最多把店赔掉就算了,现在连婚房都要搭进去。
很多老板觉得注册资本写大显得公司有实力,却不知道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就像租房时虚报收入证明,看着光鲜等真要贷款时就露馅。现在聪明人注册时都按实际投资能力填写,好比买保险要根据收入选保额。
某MCN机构写1亿注册资本,三个创始人各认缴3300万。公司破产时,网红追讨300万收益,法院直接从股东个人账户划款。这就像担保贷款,签字时潇洒,追债时抓瞎。
四惠张姐的服装店首期认缴20万后,看到生意好又增资到200万。最后库存积压欠款百万,这才发现增资也要担责。
回龙观创业的小马团队四个合伙人认缴比例不同,退出时对补缴义务扯皮半年。现在正规做法是在股东协议写明:未实缴部分由继任股东承接,就像租房转租要重签合同。
通州夫妻开的烘焙坊觉得小本生意无所谓,随手填了百万注册资本。后来食品变质被索赔80万,法院冻结了两人养老金账户。
现在连煎饼摊老板都知道要找会计咨询。
本文链接: https://www.zqsws.com/mfwz/1602.html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下一篇:什么是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是什么?